乐鱼官网app平台 乐鱼官网app平台

新农人绘出新“丰”景

来源:乐鱼官方网站在线登录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1-29 18:08:23

  眼下,在沃野千里的阳新县半壁山农场,中稻收割进入扫尾阶段,5000余亩优质稻喜获丰收,400余万斤稻谷颗粒归仓。同时,秋播秋种紧密衔接,油菜、小麦轮作正在有序开展。

  半壁山农场素有“东楚门户”之称,位于富河、网湖与长江交汇处,拥有耕地面积1.5万亩、养殖水面0.5万亩、山林面积700亩。半壁山农场围绕区域化布局、专业化生产、企业化管理、市场化营销的要求,建设了粮棉油、水产、水果、蔬菜等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,培育了一大批农业专业生产大户。

  11月3日,刚刚收割后的水稻田里,各种机械悉数上场。打捆机在田间打包秸秆,犁田机翻耕水稻田,旋耕机将土壤碾碎,播种机播种小麦,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。

  种植户石银艳今年承包了300亩地,10月底收割完中稻后,开始准备进行秋季作物播种。他已经在院子里储备了足量的小麦种和肥料,只待土壤翻至松软后播种。

  而最早收割稻谷的种植大户唐兵,已完成小麦的播种,田里的油菜也冒出绿苗。“我从10月10日开始收割中稻,收完后马上抢播,不让田荒废。”

  唐兵承包了260亩稻田,亩产达1400斤,净利润超30万元。他和记者说:“与去年相比,今年每亩产量增加200斤,粮食收购价格每斤上涨1毛,今年是个丰收年啊!”

  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,犁田机、播种机、无人机逐渐普及,将劳动力从田间解放。唐兵把握机会,流转田地,慢慢发展到现在的规模。3年前,他成立唐胜农机专业合作社,购买收割机、旋耕机、插秧机等30多台农机设备。用无人机施肥,机械播种收割,在田边脱谷,统一烘干装袋……机械化一站式种植让唐兵的收入持续增长:“我现在是脚不沾泥就在农村过上小康生活了。”

  务农30多年,唐兵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植户摇身一变,成为如今指挥机器在田间劳作的“新农人”,这些变化也在慢慢的变多的农民身上发生。

  “现在政府每年给农民补贴,涵盖稻谷、耕地、种子、机械、肥料等方方面面,去年平均每亩补贴204元。”半壁山管理区党委副书记、主任程正华介绍,种植户的粮食不愁销路,储备仓库可以全部收购,政府兜底给了种植户一颗定心丸,让他们放心种田。

  与农田一路之隔的藕塘里,五十多名工人趁着晴好天气抓紧采摘莲藕。莲藕是高效经济作物,也是半壁山农场种植户增收的一大途径。

  在一片莲藕中间,挖藕工雷星海全身穿着防水服,一手摸索莲藕的走势,一手持高压水枪冲开藏在水下的淤泥,埋头采摘,他平均每分钟挖出一根藕。

  “挖藕这事一般人做不来。”雷星海手上握着的高压水枪重达10斤,水压接近70斤,一只手承担近80斤的重量,这对挖藕工的身体条件要求极高。他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挖藕,忙到下午4点,一天能挖近2000斤藕。挖藕工论斤计价,五毛一斤,一天下来雷星海收入近千元。

  “冷藏车下午4点过来收藕,一天大概能拖走1万多斤藕。”锦驰家庭农场场主徐理想承包近3000亩藕塘,聘请32个村民挖藕。日挖藕3万斤,每亩收益3000元。

  徐理想种植了2700亩湘莲6号,现在正是采摘时节,虽然每斤售价在1.5元上下波动,但产量高。莲藕是水生植物,保质期长,不易腐烂,全年可采,一年的采摘期有10个月,经济效益可观。

  据程正华介绍,半壁山农场种植莲藕有10多年历史,5600余亩藕塘由4个联合体承包,涉及30余户种植户。

  “公司通过招商引资,引入外来户种植莲藕3500亩,亩产莲藕3000多斤,实现亩产值7000元,纯利润实现3000元以上,有效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种植模式,为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非消极作用。”半壁山农业公司经理黄龙驰说。

  “经常有专家来田间地头讲授种植技术,手把手指导,让我们解决了很多难题。”种植户张冬生深刻明白一个道理,只有力气远远不足,技术才是最重要的生产力。

  9月底,张冬生发现稻谷的叶梢茎秆部位有黄色伤斑,他根据症状判断是稻飞虱引起。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很严重,会造成叶片缺水枯黄,阻碍水稻生长,引起水稻跌伏,严重时还会诱发水稻纹枯病。过去张冬生遇到这类问题是请农技人员来“问诊”开药。今年他在农技课上学会了针对稻飞虱的药物配置方法,于是这次他自己调配药物杀灭稻飞虱,防止扩散,效果很好。

  在半壁山管理区召开的2023年阳新县棉花高质高效轻简栽培项目示范片观摩培训会上,省农业农村厅棉花专家罗真为种植户答疑送技。由于有国家政策支持和高质高效轻简栽培技术支撑,种棉劳动力和其他投入成本一下子就下降,棉花产量、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。“现在有政策和技术支撑,我计划大幅度提高机收棉生产规模。”棉农石银艳说。

  近年来,半壁山管理区为推进农业提质增效、农工增产增收,不断的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,提升服务效能,创新工作机制。采取“公司+基地+专业合作社+农户”的运营模式发展基地生产,强化基础设施建设,着力引进专业方面技术人员,并培养土生土长技术员,农技人员坚持送技术到田间地头。管理区每年聘请省、市、县专家来农场开展技术培训3至5次,切实提升农技服务水平。莲藕种植、花卉苗木种植、特色水产品养殖和水稻优良品种种植技术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。

 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管理区硬化田间道路3.6公里、建设大型排涝泵站2座和提水泵站9座、清理排水沟7.2公里,为各板块种植养殖基地的发展打下扎实基础。

  深秋的半壁山农场,沁人心脾的稻香诉说着丰收的喜悦,播种机在田间种下来年丰收的种子,像唐兵、石银艳、张冬生一样的新农人活跃在阡陌间,一幅秋收秋播图在广袤的田野上徐徐展开。(记者 潘谦 通讯员 柯美钢 刘晓洁)